腾讯儒学贵阳讯(西铭)2017年10月14日“当代新儒家与心学传统”暨第十二届当代新儒学国际学术会议在贵阳孔学堂隆重召开。本次大会由贵阳孔学堂文化传播中心、武汉大学国学院与哲学学院、贵州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贵州阳明文化研究院、台湾东方人文学术研究基金会·鹅湖月刊社、台湾中央大学儒学研究中心联合主办。旨在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文化的融合,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社会和谐与稳定、世界和平与发展的积极意义,推动学术创新、理论发展,以求收获新的思想、新的成果。
大会开幕式(摄影:西铭)
一百多位来自全世界的儒学研究者参与大会,将在为期两天的会议中以大会报告和分组报告的形式围绕着“当代新儒家与心学传统”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交流。贵阳孔学堂文化传播中心党委书记、理事会理事长徐圻与华梵大学前校长、财团法人东方学术基金会董事长朱建民先后致辞,详细介绍了贵阳孔学堂的发展建设并对全体与会嘉宾表达热烈的欢迎之情。大会开幕式由武汉大学国学院院长郭齐勇教授主持。
成中英教授作大会主题报告,他从中国哲学发展的观点指出了阳明学最大的贡献与影响在于王阳明所提出的致良知学说。而所谓致良知则是在确定了心性之学的性的认知与判断善恶的能力,以及认识到心的本体为良知的重要观点。我们必须要对心的地位有极为深刻的透视,即认识心或心性的本体地位,在中国哲学里心的特质有最崇高的位置,也就决定了心与真实或宇宙本体的密切关联甚至统合。这才是阳明学超凡入圣的精神价值与精神活力所在,在具体的人的生活中实现了或体会了心理合一与天人合一。
成中英教授作报告(摄影:西铭)
曾昭旭教授就其长久以来对儒学或道德生活的研究、思辨与实践心得,籍孟子“求则得之,舍则失之”一章发想,并引进西方知识学的本质与佛道两家的义理,而建构成“道德生活的整体模型”。除了秉持“六经注我、我注六经”之旨,要将学术著作与道德生活充分结合,希望呈现一种融合中西的学术论文写作方式。
郭齐勇教授作报告(摄影:西铭)
郭齐勇教授在报告中指出,现代新儒家三四代群中的不少代表人物在全面继承儒学传统的基础上,尤其对孟子至陆王心学传统情有独钟,他着重探讨了梁漱溟、熊十力、张君劢、贺麟、唐君毅、牟宗三、杜维明与心学的关系。并认为他们是现代新儒学的中坚,将传统哲学大大的推进了一步,体现了时代精神,消化西学,以新的方式建设新的哲学系统。儒学的价值理念仁义礼智信、孝悌忠恕等仍具有生命力,并在现代安顿着大多数中国人的心灵。现当代新儒家坚信这一点,艰苦卓绝地护持、弘扬,才有了今天的局面。他们开启的精神方向,仍指引着未来的世界与中国。
大会现场(摄影:西铭)
心学传统是儒学思想的大传统、大脉络,自先秦孔孟的求己为仁、尽心知性之教,至宋明陆王的发明本心、推致良知之说,心学传统日臻深厚丰富。当代新儒家熊十力、马一浮、梁漱溟、唐君毅、牟宗三、徐复观诸先生,则在中西社会与文化深刻变革的机运中,自立本心,自植灵根,融会中西,独造新论,从而挺立道德主体,扩发天德人能,进一步拓展儒家心学的内涵与精神。而在当前的情境与脉络下,当代新儒学一方面需要研探前贤所凝聚而成的心学传统,另一方面则宜正视当前的各种深度的哲学、文化议题,并寻求通过新的方式与视野,合理定位自身,阐扬心学精神,谋求与推进当代儒学进一步的拓展。
本文为腾讯儒学独家原创稿件,转载请务必请注明作者及文章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