珞珞如石
——忆四年国学院的那些事
作者:何东格,武汉大学国学院2017届本科毕业生,现为武汉开发区(汉南区)选调生
时间飞逝,转眼间离开珞珈山已三年有余,犹然深刻的记得2013年,金秋九月,丹桂飘香,我背负行囊,来到全国最美丽的大学——武汉大学。第一次踏上这片土地,满眼好奇,内心激动。
报考国学院起源于一个偶然的发现,在新生入学的资料袋中,看到国学院通过校内二次招生的方式进行招录,从小喜好古诗文的我便蠢蠢欲动,跃跃欲试。军训接近尾声,国学院组织英语开卷测试,我背着自己厚厚的第七版牛津英语字典,来到教五参加考试,题目已然不记得,但是那个场景却记忆犹新。四年国学院学习生活留给我的是感动,最想说的是感谢。
一、耕与读
大学低年级的我是一个潜心修学的“好学生”,当时所有的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几乎没有请假缺课的情况。枫园12舍宿舍楼的天台,是我日日晨读的好去处。每天早晨起床,我都带着英语、“四书”等需要晨读的书本来到顶楼天台,那时的天空泛着鱼肚白,空气中氤氲着朝露的气息,在虫鸟鸣声中,我开始了新的一天,就是在这段时间,我按照老师们的课程要求,尽力背诵了《道德经》、《大学》、《中庸》、《文心雕龙》等国学经典著作,这些知识虽然已不再那么清晰的形式存在于我的记忆中,但也确确实实融入了我的血液中。
二、践与行
大三上学期,我作为国学班的班长,组织了一场释菜礼,至今难忘。当时联合本班的全体同学、武大珞源国学社的同学、大一新生一起组织了一年一度的释菜礼。从前期的人员排练,到临近孔子画像、服装、摄影机、桌子、红枣、红桌布、韭菜、蜡烛等物资的准备,再到活动前邀请郭院长、学院各位老师、在全校范围预告宣传,再到释菜礼当天整个活动有条不紊的开展,在每一个过程和环节的认真推进中,活动顺利进行,圆满收官。之后,有多家校内校外媒体对此次活动竞相报道,进一步扩大了国学院释菜礼的影响力。感谢国学院老师的精心指导,感谢每位参与支持的同学,终成此事。我作为一个组织者、参与者、亲历者,收获满满,既有对仪式感深刻感受,也有在全校、甚至更广范围宣传、传播国学尊师重道的精神而感到满足。
大四那年,我有幸参加团中央组织的第三届“中越青年大联欢”活动,并作为青年学生代表,在北宁分团发言,我讲到作为武汉大学国学院的一名学生,我深刻认识到一个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民族之魂,需要去粗取精,革故鼎新,代代传承。发言被翻译后,受到越南老一代革命家的高度赞赏。
三、感与悟
国学院倡导“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每次当我背着一本本大部头书回到宿舍,都会招来室友羡慕的目光,从《十三经注疏》、到《论语》、《孟子》、再到《史记》、《汉书》,不胜枚举。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到泰安、邹城、敦煌等地游学,开阔视野,为大家提供了绝好的学习机会。“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在四年大学的学习生涯和生命体验中被完美诠释。感谢国学院的培养、感谢各位老师的谆谆教导,毕业之后,方知在珞珈山的日子是多么的珍贵!犹然记得《道德经》中的一句话,“不欲碌碌如玉,珞珞如石”,大致是说把自己看作是一块珞珞滚来滚去的石头,始终秉持一种谦卑的心态处于事,立于世。
珞珞如石,以此自勉,这应该就是国学院给予我最为厚重的底色和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