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蒋馨月,弘毅学堂国学班2020级本科生。
当看到作品征集通知时,犹豫了很久要不要动笔。
毕竟我进校才两个月,通过二选进国学院才一个多月。对于国学院,如果说有什么印象的话,可能也是模糊的,或者说,不具有什么参考价值的。但是我终究还是写了。可能是因为,哪怕时间很短,也有故事想讲。
高考时,我以一分之差没有进入弘毅学堂人文班。进校之后,报名了国学院的二招。在推开门走进面试教室的那一刻,有着紧张,但更多的,是对与老师们面对面交流的期待。
深呼吸,坐定,抬头。迎接我的不是考官犀利的发问,而更多的,像是几个朋友,想要了解你的内心世界。谈到王安石变法,我坦诚承认自己对此的了解基本上来自于高中历史,老师们以善意的微笑回应;从《诗经》延展到历史上儒家每次遇到困境都会回溯先秦儒学的特点,提到“轴心时代”“人文精神的觉醒”,我有看见任慧峰老师微微点头;可能是我讲的时间稍长,余婉卉老师给我递了一瓶水……面试结束,我跟各位老师道别,走出教室,抬腕看表,原来,不知不觉,已经将近半个小时了。尊重,理解,关怀。大概是人文精神的样子了。
之后如愿以偿地通过了面试。面试前,我有把个人陈述发邮件给余婉卉老师,在其中我提到了初中时便一直看的节目《中华好诗词》。余婉卉老师在回复中提到,李四维和王悦笛,节目中的冠亚军,这两位学长也是国学院的。他们作为《中华好诗词》以及武大春英诗社的“传奇”,我一直很崇拜,可我经提醒才想起来(惭愧)他们是武大国学院的学长。不过,我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便做出了和偶像一样的选择——进入国学院,进入春英诗社,和一些有趣的灵魂相遇——真巧。
专业介绍会。任慧峰老师介绍国学专业。
“我们需要的是系统的国学教育。而不是拼盘。”
“学术自尊。不能抛却自己原有的文化,去乞讨别人的。”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学习国学最需要的是完整的原典阅读。打好根基,读好书,写好论文。”
“一流的学者,是一个民族文化的宝物。”
……
大概不用多加阐释了。这应该是武大国学院的样子吧。
后来,思政课小组展示,主题是专业选择与人生价值的关系。我们小组分享了我们选择国学的经历。总结时,杨威老师说起,武大国学院的底蕴非常深厚,并称赞国学院的于亭老师是真正的君子。
也有看到国学院学姐发的动态,有“一手举起一套《十三经注疏》”的笑谈。
不知道该说什么,只觉得真好。
进入国学院的时间很短,很多事情我都不够清楚。但是有一点想必是清楚的,我即将在这里,打开更广阔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