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11日至14日,一年一度全国国学本科生学术论坛在南昌大学拉开帷幕。包括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台湾中央大学以及我校在内的海峡两岸9所高校的十余名知名教授与近50名本科生参与了此次会议。不同高校的同学们从不同的视角出发,或考证字词、或阐发义理、或品评书法、或思考国学,充分展示了“新国学”的魅力。
11月11日上午,论坛开幕式隆重举行。南昌大学副校长朱友林首先向各位师生致欢迎辞,他简要介绍了南昌大学的校史、现状以及国学教育的情况。之后,北京大学中文系副主任漆永祥教授和南昌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程水金教授分别作了主题报告。
北京大学的漆永祥教授在主题报告中,介绍了北大多年来在国学教育领域做出的探索。漆教授介绍了该校“古典语文学”专业的培养模式,也谈到了当前国学专业学生中男女比例不均的现状。并举北大中文系2013年高考录取学生为例,在92名中文系学子中,仅有23名男生,女生的比例则高达75%。这的确是当前国学教育背后一个值得思考的社会问题。此外,漆教授还谈到了当前包括北大在内很多高校的国学培养,将“导师制”过早引进到本科生的培养中,结果却是导致“导师在天上飞着,学生在地上跑着”这样的尴尬局面,如何优化“本科导师制”,确实引人深思。
简要介绍过北京大学古典语文学的培养模式之后,漆永祥教授谈到了国学教育的重点,他指出,在中国传统的学问体系之中,“五经”、“四书”在士人精英“大传统”中居于核心地位,并且强调“蒙学读物”(《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对普通民众“小传统”的深远影响。在报告的最后,漆永祥教授勉励同学们在本科阶段努力将“十三经中的某一部读成自己的”,并引用清人臧镛的“勤奋细心”四个字来鼓励同学们。
随后,南昌大学的程水金教授也作了主题报告,程教授引用元代经师吴莱的“以治狱法治经”的讲法,为在座的国学学子们指明了治学的门径。程教授结合自己的研究,出入于经、史、子、集之间,简要介绍了六种治学方法,其一是“审名实”、其次为“重佐证”、第三是“戒妄牵”、第四是“守凡例”、第五是“断情感”,最后是“汰华辞”。在主题报告的结尾处,程水金教授引用法国哲人笛卡尔的话——“真理往往是简要而明晰的”——来鼓励学生们,学会将学术论文“写短”、“写精”。
此后,从11日下午到12日上午,同学们就各自提交的论文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老师们则对此进行评议阐发。同学们相互提问,气氛紧张,思维活跃,尽显年轻人的朝气与锐气。老师持守学术标准,指出了每篇论文的疏漏与可待提高之处,与会同学都获益匪浅。会上会下,高校间的同学们收获了友谊,也开拓了学术视野,进一步认识到了自己学术的优长和缺失。参会各大高校培养模式的差异也在这样的沟通中有所显现,由此取长补短。
12日下午到13日,在主办方南昌大学的安排下,与会的师生们参观了八大山人纪念馆、滕王阁、白鹿洞书院以及胡耀邦陵园。讲学和游学、知与行的结合,让学生们再次感受到历史的魅力、国学的生机。
武大的国学学子们在此次论坛上,不仅增长了见识,启迪了学思,结交了志同道合的朋友,也充分展示了武大国学的实力。
祝愿国学本科生学术论坛越办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