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程如曦)2022年8月15日至28日,在教育部和山东省委、省政府的共同策划下,武汉大学32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专项硕博新生同尼山世界儒学中心联合研究生院其余15所共建高校的同学在山东邹城孟苑等地展开研修。研修的重点环节是学习专家讲座。
尼山世界儒学中心联合研究生院共邀请舒大刚、杨朝明、张志强、王杰、陈立胜、罗安宪、吴震、曾振宇、吴飞、孔德立等十位儒学领域的名家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展开系列学术报告。
8月17日下午,舒大刚教授就“儒家德教及其当代价值”进行首场专题讲座讲座,尼山世界儒学中心研究生部部长丁加军主持。在首次讲座中,舒大刚教授以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过程为切入点,着重介绍了儒学在整个中华传统文化乃至世界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及深刻意义。其次,舒教授深入剖析了儒学核心之德教的发展历史及时代价值,盼望回归德教时代,并呼吁当代青年秉承儒学德性修养。最后,舒教授结合社会主义具体问题将儒学德教纳入当代的具体实践里,对当代德教发展进行了展望。8月18日下午,山东大学特聘教授杨朝明于孟苑党校教学楼带来了题为“从文化自知到文化自信”的第二场学术讲座,杨朝明指出,唯有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本特征,方能筑牢文化自信的根基。杨朝明详细分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特质。他指出,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特质,重在理解两个概念—“道”、“礼”。随后,杨朝明以“儒学与君子培养”、“明德与人生”为题,从实践角度为学子们提出了时代希望。8月22日下午,尼山世界儒学中心联合研究生院在孟苑党校教学楼1101会议室举办了题为“孔子与孔门弟子”的第三场专题讲座。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罗安宪教授即此主题作了精彩汇报。首先,本着“知人论世”的论述原则,罗教授以“孔子先祖”为切入点,对孔子家庭背景及其一生事迹进行讲解,进而引入今天会议主题,对颜渊、子贡、子路等孔门先哲的思想与贡献一一介绍。同时,罗教授以研究墨子思想为例,提出研究者应当进入墨子思想世界,从整体上从思想内部上来把握其诸概念间的内在连贯性,反对片面的“拿来主义”式的研究方法。
8月24日上午,邹城孟苑党校教学楼1101会议室中,孔德立教授为同学们带来了题为“孟子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的第四场专题讲座。孔教授先为大家介绍了孟子其人其事与《孟子》七篇。接着,以人的恻隐之心为切入点向大家解释了性善论的仁义内核。再以孟子游说诸王为例,阐释了仁政学说的内在逻辑。孔教授接着指出《孟子》中体现的两种观念:知言与养气。并认为孟子好辩有其“不得已”的历史依据和现实依据。最后,孔教授认为孟子的民贵君轻和责任担当,浩然正气的大丈夫形象以及对孔子之道的捍卫,对后世士大夫具有深远的影响。同时,孟子以孔子修《春秋》为榜样,挺立仁义之道,使得孔子之道在乱世得以传承发展,并使儒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8月24日下午,复旦大学吴震教授以“关于东亚儒学的一些思考”为题展开了第五场学术讲座。吴震教授讲到,“东亚儒学”首先是一个地理概念,进入1920年,才真正成为一个文化概念。需要注意的是,所有东亚地区的儒学思想都应该被包含在东亚儒学中来。当前首要应当改善个别哲学学者对“东亚儒学”的冷漠态度。同时,吴教授强调了关注“东亚儒学”,打破“一国史”的思想局限,突破“以西释中”的研究进路。8月25日上午,山东大学曾振宇教授为同学们带来了题为“从‘仁者安仁’到‘仁以为己任’儒家仁学从孔子到曾子的演进”第六次学术讲座。由于疫情影响,曾振宇教授无法亲自到现场与同学们交流,因此这场讲座采用了线上讲座的方式。他以曾子其人的多重历史贡献为引入,讲到曾子乃开思孟学派先河之人,他弘扬君子人格,传承孔子孝道,注重家风、慎独、有大勇。曾教授从三个方面介绍了儒家仁学从孔子到曾子的演进。首先,曾振宇教授从“孔子多位弟子问仁,孔子回答皆不相同”来论证“仁具有不可言说性”。其次,曾振宇教授认为,仁者安仁,孔子的仁是人的内在普遍本质,代表了孔子仁学所臻至的最高水平。紧接着,曾振宇教授讲到了曾子如何继承与开显孔子仁学思想。曾子主要从宇宙本体论的高度论证了仁的正当性,他以忠恕释仁,从知行关系的功夫论层面诠释仁学,同时,以“慎独”的方式贯通忠恕。在讲座最后,曾振宇教授总结了儒学在孔子后学中的三个发展方向,一是曾子的功夫论,二是孟子心性论,三是荀子的政治哲学。通过这场别开生面的盛筵,同学们对曾子以及儒家的“仁学”思想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对以后的学习将大有裨益。8月25日下午,北京大学吴飞教授为16所共建院校专项博士、硕士研究生带来了“儒家的生命观与人生信仰”的专题讲座。吴教授系统梳理了西方哲学自笛卡尔以来的身心/心物二分传统,指出西方构建的主体长期以来一直在认知主体与意志主体中打转。吴教授提出打破二元对立传统,在身心一元的基础上上,建构性命论主体哲学,以生生的血缘纽带将性命主体推己及人构建生生伦理共同体。吴教授极具启发性的讲座,引发了同学之间频频热议“生生”。夜间,同学们继续下午的讨论热烈讨论生生共同体中“主体间性”的确认问题。不同立场的同学相互交锋,争论血缘纽带是否可以构建普遍的主体间性秩序。不同学科,不同观点的交流极大地深化了同学们对吴教授专题讲座的理解。
8月26日下午,联合研究生院举办了一场题为“略论中国哲学的特质”的讲座,本讲的主讲人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所长张志强研究员。在讲座中,张教授从“哲学的希腊起源与中国哲学”“哲学、宗教与义理学之间的中国哲学”“非哲学非宗教的义理学:中国哲学的特质”以及“中国哲学特质的起源”四个方面出发,为我们深入讲解了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不同的义理学特质。其中,张教授以海德格尔的论断,对“哲学”一词的希腊起源进行阐述,认为哲学为“爱智慧的”。随后,张教授指出我们应该思考,“爱智慧的”本身发生了什么,才会转向哲学,并指出我们应当从“哲学”回归到“爱智慧”,且重点在“爱”(热爱)而非“智慧”。他认为,“热爱”是与智慧相协调、一致,是与道的应和而产生出来的一致体感,而哲学只是热爱智慧的一支,是把热爱的智慧专门化而变成独立的知识或存在。随后,张教授又讲到中国的哲学是以义理的方式与道应和,早期是一种宗教的表现,而到了孔子时,则形成一种哲学性的表现,直至现在,这种以义理的方式与道应和形式仍然存在。一个多小时的讲座中,张教授从“中国哲学”的成立问题出发,为我们解答了“中国哲学该从何种意义上建立起来”“‘中国哲学’何以可以继续使用”的问题,发人深省,亦为我们提供了更多学术研究的思路。2022年8月27日在尼山世界儒学中心联合研究生院的组织下,武汉大学2022级专项硕博研究生于邹城市党校教学楼1101会议室聆听了中山大学哲学系陈立胜教授和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王杰教授的专题讲座,这也是本次研修活动的最后两讲。中山大学哲学系陈立胜教授的讲座主题“儒家的修身传统与功夫论”,陈教授从“修身为何成为一个中国哲学的问题”、“‘修身:德行培育的时代”、“‘工夫’:心灵操练的时代”、“‘觉悟’:现代中国的修身话语分析”、“当今时代的修身问题”五个角度对儒家修身问题和功夫论进行了生动形象的解读,讲座结束后,现场同学与陈教授进行了问答交流。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王杰教授的讲座主题是“儒家的为政智慧”,讲座伊始,王杰教授带领大家集体朗诵了经典名篇《滕王阁序》,在积极的讲座氛围中,王杰教授从儒家经典、个人品德、党政治理等方面引经据典,深入浅出地阐发了儒家千百年来独特的为政智慧,最后,全场师生在《正气歌》和《师说》的集体诵读声中圆满结束了系列讲座。
各位专家孜孜不倦,倾囊相授,从儒家源流到当代价值,从儒家修身到为政智慧,从中国哲学的本土视域到东亚儒学的国际视角,一场场别开生面的学术盛宴,为学子们带来入脑入心的精神浸润。在聆听完各位专家、学者的讲座后,珞珈山学子们纷纷表示,要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国学院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