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26日至27日,由武汉大学与咸宁社科联合会共同主办的“湖北儒学与书院”研讨会在咸宁市召开。省委宣传部纪检组长问青松、武汉大学副校长谢红星、咸宁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陈树林参加会议开幕式。此次会议共收到论文40余篇,集中探讨了湖北儒学与书院的历史及其现代价值。
一、湖北儒学与湖北思想家
武汉大学国学院郭齐勇教授在《湖北儒学史略谈》一文中指出,“我们一定要改变一个先入为主的看法,人们一谈到荆楚文化往往只谈道家文化,以为荆楚文化中不包括儒家文化,或儒家文化在荆楚并不重要。春秋时期,楚国君臣有传习《诗》《书》《礼》《乐》《易》的传统。儒学的创始人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周游列国时,使子路问津(渡口)处,即在今武汉市的新州。近几十年来,以故郢都(今江陵)为中心出土了大量的简帛文书,有很多反应先秦儒家思想的文献。汉末,在刘表任荆州刺史期间,推崇儒学,荆州、襄阳成为中国学术中心,宋明理学也与湖北有很大的关联。程颐、程颢均出生于湖北黄陂,陆九渊死于知荆门军任上。现代新儒学的代表人物熊十力、徐复观、胡秋原都是鄂东人士。湖北的儒学有自己的特点,今后应当下功夫把本地区儒学的原始资料、人物年表及资料长编整理出来,着重研究湖北籍儒学家著作的刊刻与流传的情况以及思想家对当世及后世的影响力。”武汉大学李维武教授探讨了来自鄂东之地的熊十力、徐复观、胡秋原三位新儒学代表人物的心学思想,认为他们代表了20世纪心学开展的三种形态,这一典型的现代儒学史案例显示了20世纪心学的开展具有多样性。来自各地的专家还分别提交了研究程颐、程颢儒学思想与湖北的渊源以及明代湖北京山籍学者郝敬、明代应城大儒陈士元、清初天门籍学者胡承诺的学术思想的研究论文。还有数篇文章专门论及湖北籍新儒家熊十力、徐复观、胡秋原的学术思想。
二、湖北书院史研究
作为独具中国文化特色的教育机构,半民半官性质的书院不仅在我国文化史上产生过巨大影响。湖北省社科院梅珍生研究员论析了孔子思想中的礼与仁的统一,“礼后”而成的君子人格完成的内容是传统书院之于人的存在意义。江西社会科学院胡发贵教授指出,书院作为一种教育场所,既有知识性的学习,但更重德性的培养。这体现在书院的根本追求、书院的院规、讲学特点、注重身教、敬重先贤等种种特性上。书院堪称是古代士人的精神家园,它培育了许多仁人志士,影响了士风和世风。武汉科技大学孙君恒教授考察了湖北书院的现状,他认为湖北是古代书院建设最发达的省份之一,清末有书院总计243个。他还探讨了书院的合法性、性质、招生、经费、教学内容及方式等问题。湖北科技学院陈国和教授系统的论述了咸宁的书院史,他指出咸宁市的书院从宋代兴起,明代掀起兴建高潮,至清代遍布各县。古代书院办学经费来源多样化的教育体制,以及德智结合、知行结合等教育理念,对今天高校的教育体制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法创新多有启示。新洲政协文史委主任黄小遐介绍了省文物保护单位“问津书院”的发展情况。武汉大学李攀博士梳理了新洲问津书院的历史演变过程、讲学活动的性质、分期及其代表人物。
三、书院建设与文化旅游资源开发
武汉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钟晟博士认为,书院是我国古代重要的教育和学术交流场所,是传统文化及其精神的载体,对培养人才、学术创新、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产生了积极的作用。而在今天急需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时代背景下,书院的修复、重建显得十分紧要。书院的开发在当代具有显著的文化旅游价值,特别是在现代人对养生、养心的需求方面,可以着重从营造书院园林、开展修学旅游、开展修身教育、延伸相关产业、塑造区域文化圣地等路径,展开对书院文化资源的开发。
武汉大学国学院孙劲松副教授指出,咸宁是武汉周边重要的旅游城市,宋代知名学者、咸安籍人士冯京所创办的“相山书院”是湖北最早的书院之一,前后延续千年,培养了大量的人才,具有重要的复建价值,建议在咸宁选址复建。他指出新相山书院核心区域应包括大成殿、楚贤祠、国学大讲堂。周边还可以建设体现传统文化特色的琴、棋、书、画、禅、茶、武、医主题院落,将来还可以书院为中心,利用书院的品牌影响,建设文化产业园区,实现弘扬传统文化、开拓文化旅游、发展文化产业的统一。恢复咸宁相山书院,既可以重续一座城市的历史文脉,也可为城市增添难得的文化景点。
经过热烈的分组讨论,与会专家、学者基本认同:湖北儒学是儒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历代不乏享誉全国的儒家学者,而书院是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场所。因此,在急需发展文化软实力的今天,应当重视对湖北儒学与书院的相关研究,大力开发书院的文化旅游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