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和国学院邀请,台湾成功大学中国文学系叶海烟教授于2016年9月13日上午9:00-11:30在哲学学院南楼小报告厅为我院师生做了主题为《儒学作为“人文之学”的基本问题》的学术讲座。讲座由国学院院长郭齐勇教授主持,整个小报告厅座无虚席,甚至有许多其他院系的同学慕名前来听讲。
叶教授从儒家所具有的人文性入手,提出儒者、儒家、儒学三者本是三位一体的。他追述了当代新儒家的学术成就,指出新儒家第二代的代表人物如唐君毅、牟宗三、徐复观及张君劢等诸先生之所以治学能够取得如此成就,是由于他们非常重视儒家作为“人文之学”所具有的“人文化成”的巨大力量。叶教授认为,知识与学问、学养都是不同层次上的概念,知识只是我们对于客体的直接认识,而学问在儒家看来则关系到是否能够践行“仁”、“礼”,学养则更高,是指一个人由于潜心向学而自我塑造出的那种温文尔雅的整体气质和高贵的人格修养。叶教授援引《论语》中孔子告诫子夏的名句提醒大家:儒家的信徒——儒者——应该“为君子儒”而“勿为小人儒”,否则就算读再多的典籍也是没有用的。
叶教授久居台湾,与新儒家第三代的刘述先、杜维明、劳思光等诸先生往来密切,他非常赞同刘述先先生所说,即一位真正的儒者应与他人甚至与天地万物都要努力产生“情意的感通”,如此才能够达到“理一分殊”、“多元共济”的境界。叶教授认为儒学具有相当高的经验性和实践性,正因为如此,学儒才始终处于一种“未济”(即英文on the way)的状态。儒学的研究在于一个人以整个生命去实践“儒”的理念,内修仁心,外由礼行,把“义”(此“义”乃是天下公义,切不可错看做个人私利)当成指导言行的最高标准。儒学教育所倡导的其实是一种自我教育,是人怎样教育自我成长为一个真正大写的“人”的过程,而这需要我们回到生命自身,把道德和理性合二而一,形成开阔的胸襟,具备自我疗救的能力。叶教授痛心地指出,曾经被某著名学者概括出的华人社会的两大问题——价值意识浅薄和人文意识淡漠——直到今天依然没有得到纠正,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反映出当代社会价值观教育的缺失和道德建设的薄弱。
叶教授学贯中西古今,整个讲座历两个多小时而滔滔不绝,他以自己在台湾的所见所闻为例,深入浅出又生动有趣。他妙语连珠又旁征博引,尤其对于古代经典信手拈来、横流倒背,显示出他深厚的积淀和扎实的学问功底。最后的提问环节有中国哲学专业、心理学专业以及来自软件学院的同学们的提问,叶教授也不辞辛劳一一作了详细答复,整个讲座在阵阵掌声中圆满结束。